中太,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352团整建制集体转业的建筑企业。在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她用49年时间,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华丽转身,演奏了一曲钢筋混凝土交织的炫美乐章。
49年中,军人的血性与商人的精明在她的血液中完美融合,在市场经济这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中太砥砺前行,卧薪尝胆、纵横捭阖,书写了一部中国建筑史上的传奇。
■中太大厦落成庆典
1诞生 援老筑路一尖兵
1963年3月,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战备需要,经周恩来、谷牧等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部队,担负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施工的任务。
1966年8月,中央军委抽调军委工程兵53师120团、121团、116团及师直部分骨干组建工程兵建筑179团(老澳网门票官方网站前身),划归工程兵52师建制,驻地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并在阜平县、邯郸峰峰矿区,陕西阎良机场等地进行国防施工。新组建的179团主要负责国防建设,中太老职工回忆,“我们曾在云南建水等地打坑道,修路放炮,和石头打交道。”
建国初的国防项目大多隐匿在深山老林,工程兵出发前除了必备工具,还得背上刀枪弹药。先派一个排翻山越岭,修建临时宿舍。铺板、被包、枪支弹药等单兵负重达120斤。“很多时候都是连走带爬,运完装备还有米面油、钢钎十字镐、轻便柴油钻孔机、炸药雷管帐篷等需要一趟一趟背进山。”
在这个特殊年代,苦点累点都不算啥。“战晴天、斗雨天,不过星期天,让毛主席睡个安稳觉。”加班加点成为179团的自觉行动。
在坑道作业中最重要的安全隐患是石头坍塌。坑道掘进时,安全员随时攥着一把石渣,“坍塌开始时,会掉小石渣,有三五秒时间撤离。但打风钻噪音太大,下边除渣的人无法听见喊声。一见情况不妙,我就往打风钻人头上甩石渣。大家会误以为要掉石头了,两秒钟就跑出来了。”
1971年,179团战天斗地进行国防施工之时,越战爆发。当年5月24日,军委指派179团出国老挝援筑修路,保证战备物资及时运往前线。
时任3营12连4排长的原中太集团副董事长向希春老人回忆,“筑路前先要构筑防御工事。荷枪实弹的士兵架起机枪、掩体后,其余战士才能干活儿。”哗啦的枪栓声、机头大张的枪支,头顶上不时呼啸而过的美军轰炸机群,战争氛围刺激下,筑路士兵神经紧绷。“B52轰炸机望去像只老鹰,旁边跟着几十架小麻雀似的护航战机。”向希春笑着说道。
然而正是这些小麻雀让向希春他们切身感受到现代战争的恐怖。一次向希春等人在高炮营开会,突然一架战机坠落在会议室外50米处。“战机携带的导弹就在我们身边不断燃爆,幸亏我们及时钻进防空洞才幸免于难。”
此后3年179团在没有大型机械辅助下,硬是靠双手、斧子、砍刀等工具在老挝完成南乌江沿岸新西线33公里等级公路修建,云南边界至老挝丰沙里县88公里公路返修、铺设沥青路面任务,受到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外交部、交通部、外经部联合嘉奖。
■战士们在抗美援越前线运送钢管等物资
2转业 市场经济遭遇滑铁卢
自老挝战场载誉而归的179团,回国后番号改为基建工程兵352大队(1981年改称基建工程兵352团),肩负国家基本建设任务。番号虽变,激情未减。老一辈中太人先后征战航天部基本建设、湖南东江水电站大坝、天津大港油田等大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共和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辛勤和智慧。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352团认为,自己会吃一辈子军粮。然而,一切在1982年发生了转折。当年,中央军委决定裁军百万,基建工程兵被撤销编制。1984年12月15日,352团整建制转业为全民建筑施工企业,地点在廊坊,更名为“廊坊市建筑工程总公司”(后改为:廊坊市城市建筑安装工程一公司)。
但整建制转业,并不是军装换便装这么简单。全团2000多人,每月人吃马喂的开销不是个小数。政府没给一分钱,352团把压箱底的钱掏了出来,先将摊子在廊坊铺了起来。
中太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钟崇鹤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廊坊只有金光道、新华路两条柏油路。放眼望去,全是平房、土路。“之前三五毛钱一斤鸡肉,我们来之后涨到了9毛……”钟崇鹤说。
352团整建制转业给廊坊带来的影响远不仅如此。廊坊市电大教学楼、天都酒店、廊坊移动大厦等见证廊坊繁荣崛起的地标性建筑全部出自中太之手。作为整建制转业的工程兵部队,中太带来的吊车、铲车等大型机械对廊坊建筑市场影响深远。同时,得益于过硬的单兵素质,但凡廊坊举办建筑行业技能比武,中太几乎回回包揽头名。
单兵素质硬、机械装备强,兵强马壮的中太准备攻城拔寨,续写辉煌。然而,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铁军,中太低估了市场经济这场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中的种种机锋、凶险。
1993年,中太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改变施工组织方法,变革施工组织机制,拉开拳脚准备在市场经济中好好闯荡一番。然而不到半年,中太管理层与作业层矛盾突出、尖锐,无法继续实行下去。“这种办法就类似于公司只收管理费,将职工撒到市场拉业务。可是作为外来户,没有资源就找不到工程。1993年起企业连年亏损,到1997年,累计亏空达1035万元。不仅没能攻城拔寨,中太连原有的阵地也被别的建筑企业鲸吞虎噬,连职工正常工资都无法发放。收入得不到保障的职工只好四处打零工、摆摊卖菜、卖水果。向希春回忆道。
短短十余年,这只曾经的军中骄旅,落寞如斯。然而流淌在骨子里的军人血性和尊严,使中太绝不甘心就此放弃,他们在等待、隐忍。
既然黑夜已经降临,黎明还远吗?
■齐心协力筑路施工
3改革 绝地反击转乾坤
1997年9月12日,黎明的曙光打到期待已久的中太人身上——38岁的李文健被任命为中太总经理。上级提出的条件是:当年要减亏200万元。
在当时连年亏损的中太,李文健任处长的四处可谓“四处飘红”:在李文健的带领下,到1997年8月,四处累计上交管理费100余万元,全处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屋外花红柳绿,生机勃发。但李文健却感到透心凉:军心涣散,办公区毫无条理,生产区物资零乱一片狼藉——更别提1035万元呆账了。然而面对老战友深情、信任的目光,李文健的目光逐渐变得坚毅。
上任伊始,李文健带头得罪人——制定出台机关工作、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经营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46项、300多条受检项目。中太这台趴窝的战车被拽上轨道缓慢前行。
作为一家建筑企业,必须用项目说话。中太规定,凡是我们承建的工程项目,无论甲方如何要求,都必须按照优良标准做。同时,从业务技术培训起步,统一对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考核、管理。每月23日雷打不动,逐项工程项目工地联查考核,奖优罚劣。
此时,一个重新证明中太的机会来了:廊坊市北排渠改造工程,1998年廊坊市委、市政府为市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首。工程指挥部要求4月8日入场,5月31日竣工,期限之前保质保量竣工奖励10万,每提前一天再奖1万。面对这一机遇,中太人戮力同心,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提前11天竣工,质检全部达标。
谈及此次会战提前11天完工的秘诀,时任中太副总经理张国印感慨道,“应该感谢总工梁彦生果断采用高压混凝土输送泵连续浇筑方涵侧墙一次成功。感谢熟练掌握这一高新技术、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一线职工。”
如果说,北排渠改造会战是中太“向技术要实力,向管理要效益”的经典战役,那么河北工业大学学生公寓项目,则体现了中太慧眼独具、敢想敢干的魄力。
1999年,河北工业大学廊坊校区筹建学生公寓。校方不拿一分钱,3000万投资由承建方支付,在日后经营中获取收益。面对这一新模式,很多开发商犹豫再三。而李文健却立即拍板,干!在李文健看来,这个工程,除了4栋学生公寓,还有一栋食堂。建成后入住学生3000人。我们有20年经营管理权,每年可收益400万,8年回本,还有12年赚头儿。况且,还可安排一些员工就业,一举两得。
然而,此时中太手头只有600万资金。用600万干3000万的活儿,很多人都不敢想,“万一建不下去,成了半拉子工程,可就赔惨了。”
不过李文健心里却有另一本账,“正在出售的华腾嘉园,可以回来800万。再请施工队伍垫点儿,就差不多了。”经与河北工业大学谈判协商,2000年5月,学生公寓破土动工。此时,一些同行才回过味儿来,“李文健真敢干,有头脑,市场意识强。”
经过市场经济洗礼,愈发成熟的中太,1998年即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7万元,每年盈利以26%的速度递增。尝到甜头的中太2005年华丽转身,公司由二级资质到一级资质,再到特级资质;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为老澳网门票官方网站,亮剑市场经济。
■国防建设会战中搭设临建
4抗震 向总书记立下军令状
正当中太人重整旗鼓,四处招揽工程之时,一场天灾突然降临中华大地。
2008年5月12日,8.0级地震突袭汶川,近7万同胞罹难,举国恸哭。作为曾经的人民子弟兵,中太人第一时间向灾区伸出援手。
5月16日,中太9人抢险救灾小分队携带吊车、铲车等专业设备昼夜行军,奔赴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19日刚至绵竹,铲车刹油管断了。救援队员一咬牙,愣是在地上将铜质刹油管磨好,用钉子在铜管末端做了个喇叭口接好油管后,布满油污血泡的大手打着火,轰鸣的铲车疾奔而去。
抵达汉旺头一天,设备车辆还未停稳,救援队员便跳下车,“扔掉行李食品,加速救援。”中太救援小分队队员立即发动设备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小分队首先抵达东方汽轮机厂。依山而建的“十里东汽”,在地震肆虐下到处是残垣断壁。更要命的是废墟下面掩埋的贵重精密仪器损失100多亿元。据厂方介绍,仅一个20厘米长,10厘米宽的叶片,国产的就价值6万多元,而进口的则高达20万元。
小分队队长胡卫东二话没说,立刻组织队员操作机械进场。“由于受场地限制,吊车操作臂伸缩极为不便。加上抢救的都是精密部件,每做一次伸抬降动作,都得调整十几次角度才能成功。生怕磕碰了这些宝贝。”胡卫东回忆说,“不仅如此,还得绷紧神经防止余震捣乱,吊车手每次下车都跟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困了就在车里、烂泥潭子里眯一下。”
与此同时,5月25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临中太,为即将奔赴四川灾区执行过渡安置房援建任务的突击队员壮行。“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保证圆满完成任务!”中太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李文健与突击队员向总书记立下军令状。
军令如山,中太四川分公司果断放弃正在洽谈的7亿元工程,组织230名援建队员和60多台施工机械火速赶往援建工地。
然而过渡房援建点大多是池塘鱼坑,三四级的余震不断袭扰。援建队咬牙打通道路,填埋水坑,争分夺秒地进行基础施工。饿了啃两口方便面,渴了灌两口矿泉水,困了就到临建工棚窝一会儿。歇人不歇马,24小时循环作业。就这样6月15日,中太超额完成四川崇州市1500套过渡安置房任务,向胡锦涛总书记和灾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一个具有部队光荣传统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军转企业,我们始终恪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在抗击非典、北方雪灾、南方冰灾、支援西藏建设和四川汶川等地震灾区……处处都可以看到中太人的身影。”中太董事长燕振义说。
■2008年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现场举行入党仪式
5亮剑 跃马扬鞭抖战袍
“胡总书记视察过的企业,我们百分之百放心。”这是2008年之后,与中太合作的建设单位和客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然而,在中太看来,这句话更是对他们的鞭策和警醒,“因为我们向总书记承诺过,所以一刻不敢放松对质量和工艺的追求。”
2009年6月3日,齐齐哈尔市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现场观摩会,选在中太蒙牛液态奶项目工地举行。
隔天,投资2.2亿元的飞鹤(甘南)乳品加工厂项目花落中太。紧接着,中太又将黑龙江飞鹤项目收入囊中……
如今,哪里有飞鹤、蒙牛乳品业项目,哪里就有中太人征战的身影,“中太旗帜”在乳品业高高飘扬,猎猎作响。
诸多中国乳品业“大腕”对中太“情有独钟”绝非偶然。
奥运前夕,中太揽下廊坊开发区飞鹤乳业9000平方米厂房建设工作。时值雨季,连绵的阴雨严重滞后施工进程。为此,中太实行总工程师、车间经理和班组长三级负责制,分层管理,共同监督。主体安装与质监站验收同步进行,与时间赛跑。上万个焊点,一次性验收合格,仅用80天圆满完工。“不愧是军转企业,不愧是军人出身,在如此恶劣的施工条件下,却干出如此漂亮的活儿。”飞鹤乳业感慨道。
接下来,天津武清开发区蒙牛生产车间项目,提前6个月完成施工实现投产;四川平武近千套过渡安置房安装任务15天完成;葛洲坝国际广场创造“三天一层”施工进度……过硬的施工质量和速度,让中太的名号越叫越响。
“人马未歇的中太扛着‘打中太牌、走全国路、谋海外财’的军旗,一路高歌猛进,全力征战国内外建筑市场。无论是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新疆戈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草原,还是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群雄逐鹿的人文中原,抑或北非地中海沿岸等地到处都活跃着中太人的身影。”中太总裁张明礼娓娓道来。
藉此,中太迎来产值跨越式增长的黄金时期——从部队刚转地方后的5000万元,到1999年的5个亿的企业规模;到2008年的承接工程任务80多亿元;再到2013、2014年承接工程任务的600多亿元。中太不仅成为河北省建筑施工企业的排头兵企业、而且迈进了全国建筑业百强企业(第3位),连续四年跻身于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8位)。并先后有1200多项工程被评为优质工程,400多项工程分别获得国家“优质工程”、“用户满意工程”等奖项,奋发图强的中太人,始终继承和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实现了从基建工程兵到建筑行业尖兵的华丽转身,成为了中国建筑业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
回首过往,这些遍布神州的建筑,如同无言的丰碑,记录着中太人的酸甜苦辣。
展望未来,中太人厉兵秣马,豪情万丈。对中太而言,属于他们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